2017年2月5日,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號文件由新華社授權發布。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改革”兩大板塊來謀篇布局。包括: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由于內容較多,
勇先創景從下面四大方面進行精要解讀,以饗讀者。
一、農業主要矛盾:總量不足轉變為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
農產品升級了,有效供給跟不上;資源環境承載力到了極限,綠色生產跟不上;國外低價農產品進來了,國內競爭力跟不上;農民增收新動力跟不上。
二、農業側結構改革的任務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一個目標:讓農民有錢。一個主攻方向: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由讓消費者吃飽、吃好,更要讓消費者吃出健康,吃出定制服務來。
三、農業側結構改革怎么干?
1、明確方向:優化產品結構,調順新產品體系,推行綠色生產方式
減少低端供給,大宗產品要優質,其他產品要有特色。新產品體系包括: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農村電商、現代食品產業等。
2、重要抓手:三區、三園、一體
“三區”就是糧食生產的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的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區。“三園”指的是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一體"是指田園綜合體。文件特別規定,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業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收益(這個是前提),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3、重要配置:優化農業資源和要素的配置
提出要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整合撬動財政金融資金,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等方面的政策,就是人、地、錢這些要素。
4、人才管理:見物也見人
要培育鄉村的專業人才和工匠等政策。針對當前急需鄉村建筑設計、鄉村規劃人才,文件提出,鼓勵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設鄉村規劃建設、鄉村住宅設計等相關專業和課程,培育一批專業人才,扶持一批鄉村工匠。
四、重要關鍵詞解析
1、田園綜合體
文件還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收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
隨著我國旅游消費升級、景區發展升級、地產開發升級,整個旅游產業面臨大轉型大融合,在此背景下萌生出的“旅游綜合體”的開發模式,成為中國旅游產業乃至區域經濟發展升級的主力引擎,“田園綜合體”模式也由此應運而生。
田園綜合體更側重于田園綜合產業,包括農業生產交易、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田園娛樂體驗、田園生態享樂居住等復合功能。這一產業模式可謂橫跨推進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與中國休閑旅游經濟發展兩個領域,將農業與服務業相結合,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將極大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促進農業人口轉移與充分就業,帶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田園綜合體模式勢必將成為鄉村建設發展的新潮流,值得關注。
2、特色村鎮
文件提出圍繞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產業,建設一批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鎮。
由特色村鎮不難聯想到去年建設得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鎮,由特色小鎮到特色村鎮,兩者相對比,特色小鎮產業種類繁多,顯得更具生機與活力。而特色村鎮主要以農業文化旅游為主,是“一村一品”的升級版,特色村鎮如何在產業模式相近的情況下,如何打造其“特色”,必是其規劃建設的重點與難點,值得多加思考。
3、現代農業產業園
文件提出要以規?;N養基地為基礎,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建設“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發揮技術集成、產業融合、創業平臺、核心輻射等功能作用。
我國總體上已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加速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進程,最終要依靠農業科技的進步與創新?,F代農業產業園作為農業技術組裝集成、科技成果轉化及現代農業生產的示范載體,是我國新階段推進新的農業革命,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然選擇。
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農業服務,發揮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典型示范作用,是走出傳統農業向高產、高效、優質的現代化農業的新思路,曾經的現代農業園主要以生產為主,文件提出“生產+加工+科技”的模式,不僅要高質量農產品,還要對農產品進行加工,延伸了農產品價值與利益,促進了農民增收。
4、鄉村休閑旅游產業
文件提出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和產品,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線路,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
鄉村旅游發展形勢迅猛,鄉村休閑旅游由最初的“一村一品”業態發展到近幾年的美麗鄉村建設,各地都在積極推進,今年“旅游+”模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為鄉村休閑旅游發展指明了方向與路徑,鄉村休閑旅游發展勢必將更為迅猛,前景廣闊。
5、三產融合
這次中央“一號文件”在財政支農方式轉變,在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方面有大篇幅的規定。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以農產品終端消費需求為導向,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從初級產品到終端消費全程無縫對接,就說明了“三產融合” 的重要性。
農業、工業、服務業是傳統的三大產業,而農業自身的循環體系內也存在著這么一個“三大產業”——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市場消費與服務,而后兩者長期以來則是木桶的兩塊短板,制約著農業增值增效。
農業的“三產融合”,正是將傳統的三大產業理念注入到農業這個“狹義”的產業內循環之中,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市場服務業深度融合、納入全產業鏈的“工業化”、“產業化”、“市場化”、“專業化”流程,不斷拉長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價值鏈和效益鏈,通過產業間的相互補益和全面開發而放大系統性效益能量(而不是單純的一環一側的改革、創新和增效),從而提高經營者的收入和效益。這是中央、國務院供給側改革的升級版,其現實意義將更加重大而深遠。
6、宅基地制度改革
文件提出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采取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這一提議不僅使空心村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還緩解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鄉村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用地需求旺盛的問題,同時還能增加農民的收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可謂一舉四得。
文件強調,要認真總結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經驗,在充分保障農戶宅基地物權、防止外部資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維護農戶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權,探索農村集體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閑農房及宅基地,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