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鄉建設的現狀問題
現有城市規模的控制。城市化在我國已經飽和了,我們擁有規模都是世界級的、數量非常多的大城市。規模不可能無限制擴張,城市有個運行費用的問題,到一定規模,它再也無法維持自身的費用。我們現在的城市運行費用,如果沒有來自房地產業的收益,很難維持。這樣的狀態其實類似在吸毒,是不可能持續的?,F在我國的農業用地已經達到下限,房地產業的圈地方式必須要停止。在這樣的前提下該做什么?
二、用經典案例感染城鄉建設
在我國大城市的邊緣地區已經逐漸開始擴撒這種再建設案例,也有很多建筑師主動開始轉移到鄉村進行建筑實踐。通過這些經典案例逐漸感染鄉村建設,讓建筑師慢慢轉移到鄉村進行建筑研究。消隱在森林中的八達嶺森林體驗館很好的詮釋了未來的一種宜居生活。
讓美麗城鄉留住你
經典案例——八達嶺森林體驗館
三、讓建筑消失在自然中
簡單說,建筑就是人類的庇護所,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可能都會有感覺累的時候,想找一個讓自己停留久一點的地方,當然我們的庇護所現在越來越多,但能夠讓我們選著休息的地方卻越來越少,我們享受著生活的日益方便卻沒有兼顧自然環保這個社會性問題,自然環境越來越惡劣的今天,不得不思考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庇護所。
什么樣的建筑才是人類想要的庇護所,它應該是自然為主,建筑為輔的,讓建筑隱藏其中,就像鳥筑巢穴一樣,它沒有先進的技術,但它的建筑與周圍環境能夠和諧相處互利共生,我們有先進的技術,但缺乏對自然的尊重,其實很多建筑我們可以做得更加完美。
可持續建筑——生態建筑
四、如何讓建筑消失在自然中?
(一)讓建筑與自然和諧共處
這是具有高含量的科學與文化信息,因為一個自然生態建筑區包含了大量地質、地貌、氣象、水文、植物、動物、醫學、建筑、環境、健身等科學信息和知識,再運用當代技術及人文文化特色,能構成一個既互相聯系又互相制約的生態系統,以獲取科學營養,創造出一種具有高層次文化品位的,能繼承傳統居住環境形態,保護改善和發展地方特色的現代生態建筑形式。
(二)空間氛圍
首先經濟發展要擺脫對現有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然后還原自然生態系統,讓建筑有機的融合在自然環境中。建筑設計滿足功能的同時,密度應控制到最小,空間層次應該內外相融且與自然和諧共處。綠化率控制到最大化,景觀處理盡量自然化、隨性化,這點可以學習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瑰寶——江南園林,別具特色,每一個亭子都若隱若現在自然景觀之中。同時,建筑內外空間也是相互貫穿、融會貫通。
(三)可持續性材料和現代技術有機融合
做百年不被淘汰的建筑,這點要求我們深刻了解建筑材料和建筑設計本身,對建筑自身魅力與壽命的影響?,F代建筑的簡易型快捷材料,通常是使建筑快速被淘汰的根源(這些材料高能耗、高污染),一些玩弄形式、用料不講究的建筑,不論怎么折騰,檔次都提升不起來的原因就在此,而那些百年建筑通常使用可持續性建筑材料。比如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當地的天然材料)來設計當地建筑,這種方式在中國江南一帶的古鎮中還尚有保存,利用這種方式融合現代技術,是目前非常可取的建筑設計手段。這樣做出來的建筑,別具本土特色又能滿足現代人生活,可面向世界,大方展示中國建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