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東非農業遭受5000多億只沙漠蝗蟲的襲擊。如今4000億只蝗蟲已經到達亞洲,巴基斯坦、印度雙雙遇難,中國云南邊境正嚴陣以待。
01 源于生態破壞
蝗災與水災、旱災齊名,并稱為人類農業的三大自然災害。
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環境干旱是重要原因。厄爾尼諾現象和非洲干旱的環境為沙漠蝗蟲提供了溫床。土壤含水量降低,蝗蟲產卵數就會大大增加,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又有50—80粒卵,這么算下來,每平方米就有20萬—40萬粒卵。以內蒙古為例,如果上年為暖冬,次年草原上往往就會發生程度不同的蝗災。”
砍伐森林,開墾耕地,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這才讓蝗蟲再次有了繁衍棲息之地。所以說,不是蝗蟲襲擊了我們,而是我們自己襲擊了自己。
02 藥物滅殺破壞生態鏈
藥物滅殺的方式雖然見效快,但在滅殺蝗蟲的同時,會破壞生態鏈,對地區整體生態有較大負面影響。”
03 牧雞治蝗有成功經驗
2001年,河北草原發生了一場蝗災,一畝地受蝗蟲吞噬的牧草達到20多公斤。眼看一年收入面臨威脅,加上正值當地禁牧,當地牧民用牧雞治蝗,河北省開始實施的“牧雞治蝗”方案。該方案自2001年開始運行以來,取得很大的成就。到2011年的時候已經完成了292萬畝地,蟲口密度由治前的平均48頭/平方米下降到治后的平均3頭/平方米,防治效果高達93.8%,且治蝗后的柴雞肉、柴雞蛋成為綠色無公害食品。
2012 年,國家農業部發動河北、內蒙古、甘肅等十個地區進行牧雞治蝗,全國有 1.25 萬農牧戶出動了近 300 萬只雞,對 1400 多萬畝草原蝗蟲進行了治理,共減少牧草直接經濟損失 1.27 億元,戶均減災 1 萬多元,戶均增收近 6500元。事實上,牧雞治蝗也有一定的“門檻”:低矮的草原適合雞奔跑跳躍,所以牧雞治蝗更多針對草原上發生的蝗蟲災害。遇到比較高的牧草,就需要脖子長的鴨子出場了。據當地牧民們介紹,鴨子吃蝗蟲的場面是很有看頭的。草場上,鴨掌踏過之處,蝗蟲紛紛跳起來,鴨子用它彈簧般靈活的脖頸在空中啄食,猶如武林高手用筷子夾蒼蠅般彈無虛發。
04 那些農業里常用的生態治蟲方法
①
以草治蟲
延慶縣井莊鎮艾官營村南的“山間別薯”生態農場,就是靠種殺蟲植物,把禍害莊稼的絕大部分害蟲擋在了田外。每10畝莊稼,就要種上1畝殺蟲植物。莊稼和殺蟲植物間作,像紫薯地田埂上,一般會種上蓖麻,因為禍害紫薯塊莖的地老虎和線蟲最怕蓖麻味兒。紫薯地周圍,還會種上1.5米寬的薄荷,隔離膩蟲、鉤蟲等害蟲。
殺蟲植物名錄:金盞花、萬壽菊、菊花、串紅、逐蠅梅、紫葉蘇、薄荷、薰衣草、羅勒、迷迭香、花葉萬年青、孔雀草、藿香薊、除蟲菊、驅蚊草、捕蠅草、牽?;ā?、青蒿、蒲公英、瓶子草、大蒜、大蔥、韭菜、辣椒、花椒、洋蔥、菠菜、芝麻、蓖麻、黃芪、藿香、番茄。
②以蟲治蟲
天敵昆蟲是一類寄生或捕食其它昆蟲的昆蟲。利用天敵昆蟲防治害蟲是一項特殊的防治方法,可以減少環境污染,維持生態平衡。我國天敵昆蟲的擴繁與利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從國外引進的防治蘋果綿蚜蟲的日光蜂等。
③色誘害蟲
昆蟲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產生了對色彩的趨性,昆蟲對色彩的趨性是通過其視覺器官中的感光細胞對光波產生感應而作出的趨向反應,也稱為“色覺”,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趨光性。
害蟲對光的感應多偏于電磁波廣譜中央附近的短光波,波長為253-700(納米),即相當于光譜中的紫外光至紅外光內線部分的區域,也就是說他們既能識別色彩(通常指人能視覺到的可見廣譜),也能看到人眼不能直接視覺到的短光波。害蟲對色彩的趨性分為正負性,趨向色彩的為正趨色彩性,避開色彩為負趨色彩性。各種害蟲對色彩的趨性有特定的選擇和愛好,且不同性別和發育階段均可有差異。
粘蟲板是利用昆蟲的趨色性原理,在色板上涂上粘合劑,誘捕“好色”飛行昆蟲或一些爬行“好色”昆蟲的一種裝置,所以粘蟲板誘殺害蟲技術也稱為“色誘”技術,此項技術是農業部近幾年來主推的綠色防控技術之一。
④以肥治蟲
“以肥治蟲”,就是以施肥方式達到殺滅作物害蟲的目的。這是近幾年來推廣使用的防蟲治蟲新法。此法既能防蟲治蟲,又具有施肥效能,且不殺害蟲天敵,又不污染環境,真可謂一舉多得。
如:用10公斤草木灰兌水50公斤,浸泡一晝夜,取濾液噴霧,可有效地防治果樹、農作物及花卉上的蚜蟲、且可增補鉀肥,增強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和花卉及幼齡果樹的抗風能力。
⑤結語
當然還有諸如引鳥治蟲等,此處就不再一一列舉。但隨著農業研學的興起,未來生態治蟲領域,必然少不得有生態教育和生態治蟲教育,這樣對保護好農業生態環境,加強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創造農業品牌是必不可少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