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就是雪國”,川端康成在小說《雪國》開場中描繪的正是越后妻有地區。有些拗口的“越后妻有”并不是一個行政區名字,而是這一帶的古稱,包括新瀉縣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
越后妻有地區每年冬季吹來的海風被山丘阻隔,會在這里形成兩米多高的雪墻,一年有三分之一時間被大雪覆蓋,再加上地處強地震帶,多陡坡斷崖。惡劣的自然環境讓村莊日漸衰敗。
于是,北川富朗用藝術挖掘土地蘊含的生命力,重振空心鄉村。
為此,北川富朗說服當地政府提供場地支持,山間、草地、河流,就連廢棄的小學校都成了藝術家釋放靈感的天地。大地藝術節是指將6個市鎮村共計762平方公里的大地視為美術館,當地居民與國內外來訪的客人在這個沒有屋頂也沒有墻壁的美術館里,一邊欣賞大自然中的青山、梯田、森林以及大地藝術作品,一邊進行交流的活動。這樣,每舉辦一屆藝術節,這些藝術作品作為當地人民的財富就增加一些,并被保存下來。
日本現代玻璃藝術家行武治美的《再構筑》,將玻璃工藝與田間廢棄小屋相結合,原本不起眼的山間小屋搖身一變成了藝術品。
這個“光之隧道”是中國建筑家馬巖松的作品,湖面為鏡,山林為景。走入這條隧道,世間的煩擾也早隨風飄散......
以文藝介入的方式幫助鄉村振興,我國很多地區也早有效仿。勇先創景認為之所以不成功是抱著“走過場”的心態做的,并沒有真正和村里的人、土地、建筑產生關系。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卻真正走的是群眾路線,讓藝術家們走到群眾中去同吃同住,就地取材,從而將作品和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