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的背景下,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逐漸成為城市和區域發展的重要理念。EOD項目不僅關注經濟效益,更注重生態環境的修復與保護,通過協調人類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勇先創景將通過對最新EOD項目的案例進行解析,探討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創新點和成功經驗,為未來類似項目提供參考和借鑒。
01 唐山市東部開平采煤沉陷區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
(1)甲方訴求
① 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唐山市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煤炭開采活動頻繁,導致地表塌陷、植被破壞、水體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
采煤沉陷區不僅影響了自然景觀,還威脅到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安全,成為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② 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突出
傳統的煤炭開采模式往往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導致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如何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和諧共生,成為唐山市亟待解決的問題。
(2)贏在哪里
① 項目申報與規劃
唐山市生態環境局積極組織試點申報工作,加強申報過程中的技術指導、審核把關和項目申報。
② 項目實施與管理
項目以北湖片區、印子溝片區及花海片區為試點區域,謀劃了2大類9個子項目,分階段實施。投資總額達約37億元,通過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等途徑,將公益性較強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性較好的相關產業有效結合。
③ 技術創新與示范
項目采用先進的生態修復技術和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套針對城市中心采煤沉陷區綠色發展轉型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模式。通過項目的實施,促進了開平區由“污水荒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轉型蝶變。
(3)效益分析
① 生態效益
項目實施后,采煤沉陷區的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植被覆蓋率提高,水體質量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有助于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提高區域生態服務功能。
② 經濟效益
通過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項目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增長。產業的發展反哺了生態環境治理,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③ 社會效益
項目實施解決了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福祉。
同時,項目的成功實施也提升了唐山市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02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西山新區生態環境導向綜合開發(EOD)項目
(1)甲方訴求
長期以來,一〇四團和西山農牧場區域煤礦開采方式單一,老煤礦和私人煤礦生產混亂,私挖濫采,形成了采煤沉陷區。區域植被稀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鹽化嚴重。居民生態保護意識淡薄,生態環境保護及監管能力不足,生態環境脆弱。
(2)贏在哪里
① 相輔相成的四大子項目
● 西山新區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及人居環境建設項目;
● 西山新區全域生態修復及旅游綜合體開發項目;
● 西山新區綠色能源基地建設項目;
● 生態循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② 明確的實施路徑
● 在政府積極引導下,公開比選師下屬多家國企單位后,確定授權職能最為匹配以及綜合實力最強的國資公司作為實施主體。
● 以其公益性職能承擔為依托,通過股權合作等多種方式,根據項目實施需要,公開招標或公開股權轉讓引入N個專業的和項目關聯的開發建設經營投資人,合資或入股設立項目公司。
● 以項目綜合收益為來源,在不增加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前提下,嚴格遵循“自我造血、產業反哺、以收定支、先收后支”的原則,實現本項目全生命周期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和全域旅游產業綜合開發。
(3)效益分析
總投資約49.9億元,整體運作周期為30年。以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運作的綜合性投融資模式,旨在通過生態導向的綜合開發,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共贏。
● 經濟效益:有效緩解地方財政支出壓力;為地方政府帶來增量財政收入;帶動區域內就業人數的增加。
● 社會效益:項目實施有利于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實施 EOD 項目是改善地區生態環境的有效手段。同時,解決了西山片區生態環境治理總體投入不足、環境效益難以轉化為經濟收益等瓶頸問題,助推實現生態環境資源化、產業經濟綠色化。
● 項目實施有利于提升城市綜合實力。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破除資源環境約束,提升城市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人居環境整體提升可以解決就業問題,促進人口聚集,形成產業良性循環的發展態勢。
03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松灣廢棄老工業基地再利用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項目
(1)甲方訴求
作為曾經的全國50個重點產煤縣區之一,江源曾“因煤而興”,如今,江源又“因煤而惑”。歷經70多年的開采,生態環境嚴重破壞,能源結構偏煤、產業結構偏重、經濟結構偏散,成為江源區發展面臨的“新陣痛”。“陣痛”難以避免,轉型勢在必行。為打破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路徑困局,江源區從實際出發,蹄疾步穩。
從“苦礦久矣”到“借礦生財”,從“無中生有”到優中選精,從生態治理難題到盤活沉睡資源,是江源區加快生態治理與產業融合,再造競爭力的生動寫照。
(2)贏在哪里
① 項目通過EOD+TOD(交通驅動開發模式)雙模式發展,借助高鐵新城建設契機,對廢舊礦山、廠房、民居等進行改造利用,探索“生態修復高位拉動、工礦影視核心帶動、鄉村振興示范驅動、康養度假建設推動、景區旅游發展聯動”的融合發展模式。
② 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方(聯合體),一體化實施松灣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和關聯產業發展項目,推進綠色生態、工礦資源與旅游產業相得益彰。同時,以礦渣綜合化利用、補充耕地指標、碳匯交易指標等資源產生的收益和經營綠色產業的收益,反哺廢棄礦山綜合治理的成本投入,暢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渠道,以投資一體化帶動生態治理、產業發展、項目投資、項目建設、資源整合、運營一體化,有效支撐引領助推江源區轉型振興。
(3)效益分析
不僅能夠實現廢棄工業基地的資源再利用和環境修復,還能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土地增值、旅游業收入、就業增加、生態環境改善、節能減排、稅收增長等多方面的收益,項目將為江源區的經濟轉型和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04 開化縣國家公園城市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
(1)甲方訴求
① 資金資金需求大
EOD模式涉及的項目通常規模較大,資金需求量高。以開化縣國家公園城市EOD項目為例,其資金預算金額約77億元,這樣的資金需求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② 項目規劃與協調
項目復雜度高:EOD模式涉及多個子項目和部門,需要進行復雜的規劃和協調。如何確保各項目之間的銜接和協同,是項目成功實施的關鍵。
部門間協調難度大:由于項目涉及多個部門,如發改局、生態環境局、國資中心、住建局等,部門間的協調難度較大。需要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確保各部門之間的順暢溝通。
③ 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
作為國家公園城市,開化縣在生態保護方面承擔著重要責任。如何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保持生態平衡,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是項目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同時,開化縣也面臨著經濟發展的壓力。如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是項目需要探索的課題。
④ 社會認知與公眾參與
EOD模式對于公眾來說可能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如何提高公眾對EOD模式的認知度,爭取更多社會支持和參與,是項目需要關注的問題。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如何建立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確保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得到充分反映和采納,也是項目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2)贏在哪里
① 自然資源優勢與生態保護
開化縣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森林覆蓋率高達80.96%,是東部地區寶貴的生物基因庫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之一。作為錢塘江的源頭,其地表水質量常年保持在一類、二類的水平,這為開化縣實施EOD模式提供了堅實的生態基礎。開化縣在生態保護方面,通過設立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措施,有效保護了自然資源,為項目的實施奠定了生態安全屏障。
② 理念創新與實踐探索
開化縣在國家公園城市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中,創新性地提出了“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全域景觀化、全域公園化”的發展理念。這一理念不僅體現了對生態保護的重視,也強調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協調同步。通過打造國家東部公園,開化縣探索出了一條生態休閑養生的發展之路,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縣域生態經濟的雙贏。
③ 政策支持與多方協同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開化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并成立了由縣長擔任組長的EOD試點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規劃、政策、項目、資金等重大問題。同時,積極邀請省生態環境廳有關專家、領導赴開化指導,確保項目順利推進。這種政策支持與多方協同的工作機制,為項目的成功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④ 項目規劃與資金保障
《開化縣國家公園城市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實施方案》包含了4個大項目、11個子項目,明確了試點工作的目標及具體工作內容,資金總預算金額為76.89億元。這一詳細的規劃和充足的資金保障,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流域綜合治理、河道疏浚、水美芹城建設等工程,以及原青聯工業區“退二進三”和產業園建設等措施,開化縣有效推動了生態保護、環境治理與產業發展的融合。
(3)效益分析
通過EOD模式的實施,開化縣不僅實現了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以齊溪鎮為例,旅游收入和游客數量均實現了大幅增長,農家樂等特色旅游項目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同時,通過“養山富山”和宅基地活權試點改革等措施,金星村等鄉村地區的集體經濟收入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這些成效充分證明了EOD模式在促進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方面的有效性。
05 九江市湖口縣“長江、鄱陽湖"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
(1)甲方訴求
① 生態環境治理復雜:鄱陽湖水位波動大,污染加劇,濕地保護不足,生態質量下降。
② 基礎設施滯后:污水處理及垃圾處理設施不足,監測能力薄弱,影響環境治理。
③ 管理體制混亂:多部門管理導致職能重疊,協調機制缺失,影響治理效率。
④ 融資與政策難題:項目融資難度大,政策支持不足,影響項目推進。
⑤ 亟待全面改善:需加強環境治理、基礎設施、管理體制及資金支持,以推動鄱陽湖區域可持續發展。
(2)贏在哪里
① 積極把握機遇,主動對接申報
● 敏銳捕捉信息:湖口縣在了解到生態環境部正在向全國征集第二批EOD模式試點項目后,迅速行動,積極把握這一歷史機遇。
● 主動對接申報:湖口生態環境局一把手親自帶隊,第一時間到省生態環境廳相關部門上門對接,明確申報方案,全面啟動申報工作,并始終與省級有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
② 全盤謀劃思路,創新試點模式
● 地域優勢利用:結合湖口縣地處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的獨特地域優勢,謀劃了以高新園區為核心區塊的產業和生態治理項目。
● 創新模式形成:依托湖口縣石鐘投資集團作為實施主體進行建設、運營,形成了“生態環境+產景園融合”的創新試點模式。
③ 高效編制方案,確保項目質量
● 團隊協作:縣政府相關部門、各鄉鎮齊心協力,在一周內完成全部基礎資料收集。生態環境局業務骨干和第三方技術團隊通力合作,放棄休息時間,連日加班。
● 科學測算: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試點項目測算,并不斷補充完善內容,形成初稿后組織專家線上評審,最終在規定時間內提交報告。
④ 持續跟進完善,爭取上級支持
● 跟蹤匯報:方案上報省生態環境廳后,繼續做好跟蹤匯報工作,根據部、省專家評估意見補充內容,再次完善上報。
● 上級肯定:經過不懈努力,湖口縣的EOD模式試點項目得到了生態環境部和省生態環境廳的肯定,最終成功入選第二批試點項目名單。
⑤ 注重生態保護,推動綠色發展
● 生態保護措施:湖口縣在推進EOD模式試點項目的過程中,注重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通過拆除沿江沿湖非法碼頭、關停取締小化工企業、實施灘涂濕地復綠等措施,有效改善了長江和鄱陽湖的生態環境。
● 綠色發展理念: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湖口生態環保模式”,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3)效益分析
通過科學規劃和生態修復,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改善。項目的實施不僅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如土地增值、旅游收入和就業增加,還通過生態修復和節能減排,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該項目為湖口縣乃至整個九江市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典范。
06 盤錦遼河新城起步區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項目
(1)甲方訴求
盤錦市作為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擁有豐富的濕地、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這些資源在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環境挑戰。隨著資源的無節制開發與利用,城市環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包括地下水位下降、濕地生態系統受損、環境污染加劇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也制約了城市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因此,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成為盤錦市亟待解決的痛點。
(2)贏在哪里
該項目將生態治理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實現了生態環境治理經濟價值內部化的創新性開發模式。具體而言,項目分為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和商旅產業綜合體建設項目兩個部分,總投資13.78億元。其中,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包括雙繞河河道的生態環境治理、濱水生態綠廊建設、生態環境監測與管理運維數字化平臺建設及市政配套工程。通過這些措施,盤錦市不僅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還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3)效益分析
① 生態效益:
調節區域水文:濕地在調節流量、蓄水、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盤錦濕地通過其強大的蓄水能力,有效減輕了洪澇災害的風險,為城市提供了天然的防洪屏障。
保護生物多樣性:通過生態環境治理,盤錦遼河新城起步區保護了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為眾多野生動植物提供了棲息地,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② 經濟效益:
產業融合發展:EOD模式實現了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通過商旅產業綜合體等經營性板塊的建設,盤錦市不僅吸引了更多的投資,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城市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府資金“零投入”:通過產業開發對生態環境治理的持續性收益反哺,盤錦市力爭實現政府資金“零投入”,有效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促進了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
③ 社會效益:
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生態環境的改善直接提升了盤錦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為市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通過鄉鎮企業與城市的聯合與合理分工,盤錦市不僅減輕了城市的污染壓力,還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城鄉之間的融合。
07 三大必備申報材料
(1)“一案”:《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構成申報文件的核心主體,對EOD項目進行詳細論述,其內容涵蓋試點區域基本概況、試點基礎申報文件、試點工作目標與預期產出、試點內容與依托項目、試點項目實施計劃、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項目預期收益、支出及資金平衡方案、與傳統實施方式的差異性分析、試點產出等十項內容。
(2)“一表”:《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試點項目申報表》
該表首次出現在第二批《試點通知》中,成為所需要提供的重要附件之一。該表是審核機關關注的核心內容,決定項目能否一次性通過評審。包含試點內容與依托項目情況、資金籌措情況、政策機制創新內容、預期效益分析等四項核心內容。
(3)“一單”:《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備選項目清單》
其由省級政府填寫申請國家EOD備選項目清單,最終提交至生態環境部。
結語
通過對新EOD項目的案例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有效保護和恢復了生態環境,實現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多重贏局。這些成功的實踐為全球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證明了綠色發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管理經驗的積累,EOD項目將繼續在全球范圍內推廣,為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