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6-21 10:31 來源:勇先創景 作者:勇先創景
01
EOD起源
(2)EOD理念源于城市開發規劃
1971年,英國規劃師麥克哈格從自然歷史和人類文化的角度探討了環境問題,他將“生態環境理念”第一次完整地引入城市規劃之中。
(3)“山水城市”
1990年,“山水城市”這一中國特色生態城市概念由錢學森先生提出,提倡將中國傳統工業城的弊端用中國園林藝術進行改造,以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目的。
(4)“生態導向”思想的提出
美國學者霍納蔡夫斯基于1999年首次提出了“生態導向”的思想,基于美國城市蔓延擴張的失控現狀,他對其深層原因進行了研究,并指出對空間經濟價值的過分追求導致了城市無序擴張和生態環境惡化。因此,其強調應該將區域生態服務功能價值作為城市開發的重要指導因素,以達到“生態導向”的目的,這成為EOD城市發展模式的雛形。
這一理念不僅強調對生態的保護,更加強調生態建設在城市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其要點就在于將生態作為貫穿整個城市開發過程中最為基礎和重要的主脈,將生態建設而不是經濟效益作為區域發展的首要任務,通過打造良好的生態基底帶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投融資存在堵點。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投資回報高度依賴財政保障,而財政支出能力有限;生態環境治理與相關產業增值割裂開來,需要融合發展;投資回報機制不健全,帶來環保產業自身造血能力弱。實施EOD模式,解決生態環境治理與生態環境改善后價值提升割裂的問題,同時解決生態環境治理公益性特征帶來的融資難題。
03
實施EOD模式一個根本、兩個不能、三個核心、四個創新
一個根本:以解決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為根本。
兩個不能:不能涉及運營期政府付費或土地出讓收益、稅收、預期新增財政收入等返還補助作為項目收益;不能帶來政府隱性債務。
三個核心:融合,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產業相關具有強相關性,相互關聯,有效融合;一體,加強EOD項目的統籌設計和統一規劃,采用建設、運營一體化方式實施;反哺,肥瘦搭配,組合開發,在項目邊界內項目整體收益與成本平衡減少政府資金投入。
四個創新:發展理念、融合發展、實施路徑、投融資模式。
04
經典案例
(1)巢湖流域(無為段)水環境綜合治理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EOD)項目
融合發展:生態項目,雨污分流、部分市政管網缺陷整治、河道修復、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與之發展的關聯產業主要有農旅融合、物流園、總部孵化基地、民俗文化園等。
實施路徑:通過市場競爭,獲得實力雄厚的投資建設方,作為巢湖流域(無為段)生態治理及綜合開發的投融資、建設、運營主體。投資公司以項目為載體,組建專業化公司,開展項目建設及運營管理和產業開發等工作,形成“1+N”的水域生態治理、市場化開發運作體系。
投融資模式:項目總投資20多億元,市生態環境局不斷積極配合項目建設主體和國開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對接,落實國家政策性長期低息貸款。
(2)信陽上天梯非金屬礦山生態修復與綠色礦業開發(EOD)項目
發展理念:上天梯因礦而興,生態環境卻因礦而“傷”。上天梯管理區全力開展“散、亂、污”取締行動,同時推動礦山生態修復,提出“生態上天梯,添彩爭先鋒”的發展理念,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和治理,落實河長、山長、田長、林長制,大力推進國土植綠復綠行動,構筑綠色網絡。
融合發展:生態項目,綠色礦山建設、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與之發展的關聯產業主要有新材料產業園、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
實施路徑:綠色礦山建設——綠色產業集聚區建設——構筑綠色生態網絡,提升生態服務功能。
投融資模式:項目成功入選全國58個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項目之一,享受國家開發銀行在資源配置上的傾斜和加大支持力度。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社會資本投入等多元化投融資方式,保障項目的資金來源和穩定實施。
(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西山新區生態環境導向綜合開發(EOD)項目
發展理念:以新區山綠、水美、林郁、草沃為基礎上,以新區全域旅游為引領,構建“全景式規劃、全季節體驗、全社會參與、全產業發展、全方位服務、全區域管理”的發展模式,打造西山新區獨具特色的兵團旅游品牌,促進新區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融合發展:生態項目,采煤沉陷區治理和污水處理廠清淤及中水回用等;與之發展的關聯產業主要有旅游、綠色能源基地、生態循環基礎設施、污水處理廠等。
實施路徑:在政府積極引導下,公開比選師下屬多家國企單位后,確定授權職能最為匹配以及綜合實力最強的國資公司作為實施主體,以其公益性職能承擔為依托,通過股權合作等多種方式,根據項目實施需要,公開招標或公開股權轉讓引入N個專業的和項目關聯的開發建設經營投資人,合資或入股設立項目公司,以項目綜合收益為來源,在不增加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前提下,嚴格遵循“自我造血、產業反哺、以收定支、先收后支”的原則,實現本項目全生命周期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和全域旅游產業綜合開發。
投融資模式:總投資約49.9億元,整體運作周期為30年。以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運作的綜合性投融資模式,旨在通過生態導向的綜合開發,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共贏。
(4)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松灣廢棄老工業基地再利用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項目
發展理念: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展開,通過EOD模式(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促進產業增值,同時以產業收益反哺生態環境治理,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與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雙贏。江源區致力于將昔日的廢棄礦山轉變為“芳谷晴川、綠溝青灣”,通過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融合發展:以松灣廢棄礦山綜合治理為基礎,整合綠色資源、旅游資源、工礦文化資源、民俗風情資源,打造東北老工業特色產業集群、綠色零碳鄉村振興示范區、循環經濟示范區,推進江源區踐行“兩山”理念試驗區建設。
實施路徑: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方(聯合體),一體化實施松灣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和關聯產業發展項目,推進綠色生態、工礦資源與旅游產業相得益彰。同時,以礦渣綜合化利用、補充耕地指標、碳匯交易指標等資源產生的收益和經營綠色產業的收益,反哺廢棄礦山綜合治理的成本投入,暢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渠道,以投資一體化帶動生態治理、產業發展、項目投資、項目建設、資源整合、運營一體化,有效支撐引領助推江源區轉型振興。
投融資模式:采用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方式,通過股權合作、債權融資等策略,共同推動項目的實施和發展,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
(5)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天河湖生態環境治理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項目
發展理念:以改善天河湖生態環境為核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將天河湖的水環境治理與周邊鄉村的振興發展緊密結合,通過生態治理促進鄉村振興,形成生態與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融合發展:探索通過“水資源+文化旅游+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等舉措,加快水旅融合、水農融合、水工融合。深入挖掘大禹文化、淮河文化等,發展文化旅游;依托農田濕地發展生態農業;探索綠色工業發展路徑。
實施路徑:生態治理,針對天河湖庫容小、徑流量小、水體孤立分散、水環境破壞嚴重等問題,開展清淤擴容及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改善水質和生態環境;鄉村振興,依托天河湖周邊萬畝農田濕地,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注重文化傳承和保護,通過建設文化展示區、舉辦文化活動等方式,弘揚大禹文化、淮河文化等。
發展理念:以生態環境治理為基礎,圍繞“景城一體、景城融合”的建設理念展開實施;將建成“江河水生態廊道、沿岸水休閑廊道、城市水景觀廊道”三大功能合一的城市內河廊道,也將依托沿江兩岸山地和森林資源,建設瀾滄江國際生態旅游廊道、流沙河城市文化旅游廊道,促進“瀾湄合作”下瀾滄江-湄公河經濟帶的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
融合發展:生態與產業的融合,關注瀾滄江、流沙河流域城區段的水生態修復,注重與當地產業的融合發展;通過水生態修復工程,為當地特色農業、現代工業(農產品、茶葉加工)及冷鏈物流、茶文旅產業等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支持,形成“水環境治理+特色農業及產業鏈強鏈補鏈”、“水環境治理+茶產業及產業鏈強鏈補鏈”、“水環境治理+茶文旅融合產業鏈強鏈補鏈”的生態經濟體系。文化與旅游的融合,深入挖掘瀾滄江、流沙河流域的文化資源,如大禹文化、淮河文化等,與旅游開發相結合,提升項目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沿瀾滄江右岸濱江路高架敷設水生態景觀旅游觀光設施,打造集生態保護、文化展示、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項目。
實施路徑:水生態修復工程,對瀾滄江、流沙河流域城區段進行水生態修復及景觀提升工程,包括堤岸防洪加固、河道清淤、生態保護及修復、灘地修復利用等,改善水環境質量,提升河流的生態功能。雨污分流及污水提質增效工程,在瀾滄江、流沙河流域涉及的江北片區、江南中心城區、曼弄楓片區、嘎棟片區、嘎灑片區實施雨污分流及污水提質增效工程;通過完善排水管網、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等措施,減少污水對河流的污染,提高水環境質量。景觀旅游觀光工程,在完成水生態修復和雨污分流工程的基礎上,沿瀾滄江右岸濱江路高架敷設水生態景觀旅游觀光設施;為游客提供觀賞瀾滄江、流沙河流域美景的平臺,同時宣傳環保理念和文化內涵。
采用BOT(建設-運營-移交)+EPC運作模式,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和后期運營。
投融資模式:社會資本方資本金部分主要依托于中鐵建基金發行的契約型或合伙型私募股權基金?;A設施建設項目的私募股權基金的直接投資者一般為集合信托計劃。債權類資金主要包括專項債和銀行貸款,該部分資金主要用于支付建安工程費用。
(7)廣西桂平空港經濟區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發展EOD項目
發展理念:基于生態環境導向開發理念,以建設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空港經濟區為目標,以獨流江生態環境治理與空港經濟區開發建設融合為主線,系統解決區內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問題,通過推動生態環保質量持續改善,提升產業發展空間,同時實現產業開發對生態環境治理項目的持續反哺。
融合發展: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發展融合,項目以獨流江生態環境治理與空港經濟區開發建設融合為主線,將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產業開發項目一體化實施,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產業開發與生態環境治理相互反哺,產業開發項目的收益將反哺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形成良性的循環發展機制。
實施路徑:一期項目,主要是園區內的排水渠、河堤溝渠等修復治理,以及空港經濟區排污管網與道路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及龍門工業區標準廠房項目等關聯性產業的帶動發展;實現產業導入及人才引進,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二期項目,獨流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工程,包括中小河流綜合治理、河道兩岸土地綜合治理、防洪設施建設等;基礎設施及配套工程,包括空港經濟區排污管網與道路建設等。
投融資模式:通過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關聯產業的有效融合。項目總投資約10.15億元,其中獲批貸款8.1億元;貸款投放,農發行桂平市支行已向企業投放貸款1.81億元,并繼續為項目提供金融支持。
(8)梧州市龍圩區全域環境綜合治理與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EOD項目
發展理念:按照“生態主導,以人為本、產業反哺、主體統一”的發展思路,通過實施全域城鄉人居環境治理、上小河、下小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生態宜居城鄉建設、農文旅融合示范四大項目,解決龍圩區最緊迫的生態問題,并借勢發展其緊密關聯的農文旅產業和城鄉公共產業,助推龍圩區聚集資源、市場、人才、資本、信息等現代生產要素,建設高水平生態文明,打造高標準生態宜居城鄉,培育高價值綠色產業,推動建成“宜業宜居宜游的梧州發展新一極”和粵桂結合部綠色發展樣板區。
融合發展:生態環境治理與農文旅產業融合,將全域環境綜合治理與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相結合,旨在通過環境治理提升農文旅產業的吸引力,同時利用農文旅產業的發展推動環境治理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盈利反哺,通過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開發項目相結合,實現產業盈利反哺生態環境治理,形成良性循環。
實施路徑:實施全域環境綜合治理、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產業鏈延伸與聯合經營等措施,推動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同時,加強項目管理和監督,確保項目按照既定的實施路徑和計劃進行。
投融資模式:采用EOD模式進行投融資,爭取自治區、梧州市財政、金融部門在融資、財政等多方面的支持。通過市場化融資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和運營。
隨著EOD模式的深入推廣與實踐,我們看到了更多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發展相互融合的成功案例。它們或致力于水環境綜合整治,或關注廢棄礦山修復,或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不僅有效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也促進了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勇先創景專注于EOD模式的規劃開發,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動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實現了經濟、生態、文化的協調與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