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加莊園有一間特殊的小展室,那里珍藏著許多哈爾濱老照片。這些照片記錄了哈爾濱很多“第一”,見證了哈爾濱曾經的輝煌。
“這間小展室是游客駐足時間最長的景點,外地游客對哈爾濱獨特的歷史特別感興趣,尤其是臺灣等地的游客。”伏爾加莊園工作人員張艷萍說。
唯有文化不能復制。為旅游業注入文化基因,是旅游業的終極發展方向。哈爾濱的歐陸文化、紅色文化、關東文化、休閑文化以及冰雪文化,是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復制的獨有文化。
將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的“迷人的哈爾濱之夏”文化旅游系列活動已經印證了這一點。今年夏季,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在為期62天的民航暑運中,哈爾濱共保障航班14238架次,運送旅客184.4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4.4%和19.9%。
【背景】
洋氣的歐陸文化、神氣的冰雪文化、大氣的休閑文化、靈氣的關東文化、正氣的紅色文化……哈爾濱是一座文化旅游資源富集的城市
從某種意義上說,哈爾濱是我國近現代旅游的發源地之一。城市發展初期的這種特殊經歷,使哈爾濱的城市文化中融入了濃重的歐陸風韻。無論是城市建筑、街道布局,還是民俗習慣、飲食特色,都帶有明顯的異域風情。
歷史上先后有俄羅斯、美國、西班牙、意大利等20個國家在哈爾濱設立領事館,十幾萬僑民曾匯聚于此。資料記載,1912年,哈爾濱開展了國際旅游業務,與歐洲最大的旅游企業簽訂了全球客票聯運合同。1916年,由哈爾濱市發往玉泉的避暑野游列車,是我國第一列旅游列車。
受歐陸文化影響,我國歷史上第一支交響樂團、第一支芭蕾舞團、第一家電影院、第一個無線電臺、第一個音樂學校、第一家啤酒廠都誕生在哈爾濱。
在伏爾加莊園一間展覽室內,陳列著哈爾濱各種“第一”。站在照片前,游客們看、問、驚嘆,靜靜地審視這座城市——原來這座城市的文化如此特殊。
去年,冰雪大世界推出“林海雪原”大型實景演出項目,在冰雪中融入更多的歷史故事,游客的數量大幅增加。
“每個人都喜歡故事,每個游客也都喜歡有故事有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市旅游局局長田嵐說。
哈爾濱是一個有故事有文化的城市。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形成了冰雕雪雕藝術、冰雪建筑文化、冰雪飲食文化、冰雪交通文化、冰雪節慶文化和冰雪娛樂休閑文化。
隨著一些有關東北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的熱播,具有濃郁東北地方特色的“關東文化”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哈爾濱也是我國最早受到俄國十月革命影響的地區之一,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活動尤其是與共產國際的聯系活動有很多與哈爾濱有關。
世界旅游組織統計數據表明:文化旅游人數占所有旅游者的比重越來越大。對于旅游者來說,初級階段看山水,中級階段看文物,高級階段看文化。沒有文化內涵的旅游目的地,只會使旅游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哈爾濱富集的
文化旅游資源亟待深度開掘。
【現狀】
受認識程度、資金投入、人才短缺、管理體制等方面影響,哈爾濱市很多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還處于初級階段
“
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不像自然旅游資源,只需解決交通可進入性和基礎接待能力。文化旅游開發既有多學科的交叉應用,也有資源、創意、市場、客源的依次對接”,田嵐說,吃、住、行、游、購、娛是構成旅游的六大要素,同文化關系最密切的就是娛樂。與巴黎、倫敦、紐約、北京等國際性文化大都市相比,同云南、陜西、山東、貴州等文化特色鮮明的省份相比,哈爾濱除了有傳統的地方戲以外,并沒有高水準的
文化旅游演出產品。
從市場占有量來看,外地來哈演出的話劇和演唱會占哈爾濱演出市場的比例較大,體現哈爾濱冰城夏都形象、異域風情特色的旅游娛樂項目少。
市專顧委副秘書長王曉夫分析,長期以來,由于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哈爾濱市對外旅游宣傳一直主打自然資源和氣候牌,對于哈爾濱這座城市的歷史由來、中西合璧的特色文化、關東文化的深厚根基、紅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在此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很少向外做系統宣傳和展示,致使國內外游客對哈爾濱的認識大都局限在冰雪旅游名城和夏季避暑勝地上,無法讓人對哈爾濱的人文歷史和城市文化特色產生更多的興趣。
聚集文化和旅游相關要素,整合資源,形成產業聚集區或聚集帶,是國外很多地方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普遍做法和主要經驗。哈爾濱市不僅沒有形成這樣的聚集區和聚集帶,而且道路交通體系建設投入少,一些旅游景區景點的可進入性差,與旅游配套的賓館、飯店及其他娛樂設施少,接待服務能力差。部分景區景點衛生條件差,服務設施不完善。
專家指出,受認識程度、資金投入、人才短缺、管理體制等方面影響,哈樂濱市很多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還處于初級階段。
【規劃】
未來,哈爾濱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將呈現“一核、兩帶、一環”的空間布局,形成“一核龍頭帶動、兩帶輻射周邊、一環區域聯動”的發展態勢
如何讓哈爾濱市富集的
文化旅游資本體現出更多經濟社會價值,是一個亟待破解、正在破題的工程。按照哈爾濱市
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未來哈爾濱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將呈現“一核、兩帶、一環”的空間布局。
“一核”指哈爾濱都市
文化旅游核心區。未來將充分發揮哈爾濱都市
文化旅游核心區的旅游集散、引領帶動作用和品牌效應,帶動整個哈爾濱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兩帶”指由呼蘭—哈爾濱主城區—阿城—尚志的中東鐵路歷史文化旅游帶;流經松北—巴彥—賓縣—木蘭—通河—方正—依蘭的松花江
生態文化休閑帶。這兩帶是哈爾濱市
文化旅游資源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通過兩帶整合沿線各旅游區(點)產品、特色旅游鄉鎮或線路組合,從東西、南北兩方向組織跨市、跨區域旅游產品和旅游線路。
“一環”指哈爾濱文化旅游大環線,即由省道組成的自哈爾濱—呼蘭—巴彥—木蘭—通河—方正—延壽—尚志—五常—平房(雙城)—哈爾濱形成的的旅游環線,將聯動全域旅游協調發展。
同時哈爾濱市將全力打造特色品牌:在冰雪觀光產品基礎上,增強冰雪
文化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打造冰雪文化旅游品牌。進一步彰顯哈爾濱
文化旅游形象,打造風情之都旅游品牌。利用哈爾濱音樂名城的地位和作用,大力發展以音樂為主體的休閑游,打造音樂之都旅游品牌。重點建設北方展藝中心、關東古巷、中國木雕館,聯合打造極樂寺與文廟,積極發展民間工藝美術業,舉辦全面展示關東風情的旅游產業和旅游節慶活動,將“哈爾濱民間民俗藝術博覽會”、“中華巴洛克民俗文化節”、“哈爾濱道臺府民俗文化節”等節慶活動辦成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文化展會,從而打造關東民俗旅游品牌。
北京勇先創景規劃設計院視點:旅游在發展的一定階段是“經濟 — 文化”產業,在發展的成熟期是“文化 — 經濟”產業。旅游的文化性是其產業特殊性的集中表現。文化既是旅游業的物質資源基礎,又是它的精神動力支撐。文化資源不僅是地區旅游產品吸引源的亮點,也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旅游已成為文化保護、傳播和傳承的重要載體。旅游既是一種經濟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現象。相對于其它產業,旅游業以其優美的環境或獨特的文化為資源與產品,角逐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