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一年的柴靜帶來了霧霾深度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讓數千萬乃至上億人再次認識到霧霾的危害,拒絕“十面霾伏”,運用生態設計。
早在2010年,北京
勇先創景規劃設計院在做山西晉祠農場生態觀光園項目時,就特別重視調整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生態關系,充分運用
生態設計手法,遵從本地化、節約化、自然化、進化式、人人參與和天人合一等原則,強調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向著健康、環保、安全方面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一、生態設計布局——體現文脈并節約資源的平面布局
山西晉祠農業生態觀光園按“一廓一系六區”進行布局。一廓指桐葉狀的農場輪廓,一系為曲水流觴景觀水系,六區分別為入口服務接待區、“元寶島”主題莊園區、“千島湖”水域
休閑區、鄉村濕地休閑區、稻香野韻
體驗區、綠色牲畜養殖區。是
生態設計深層開發、成功運用的一個范例。
二、生態景觀設計
山西
晉祠農業
生態觀光園的生態設計,最直接的目的是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或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植被,或照顧到人與景觀的尺度比例,或體現人在游憩中的舒適性,或本土自然農業景觀及人文景觀高度協調,或對自然能源的生態關注與利用等。
如
生態迷宮(花卉迷宮、果蔬迷宮、濕地迷宮、水景迷宮、樹林迷宮等)、森林氧吧、樹屋別墅、濕地莊園、養生林、空中花園等都是很好的生態景觀建設項目。
象生態美食大棚,就是從太原的氣候缺陷出發,設計圓形透光玻璃屋頂。大棚棚頂、棚面設計為樹葉形狀,并且大棚的葉狀頂棚隨季節的變化而呈現出相應的顏色和景觀,比如春天是綠色的,一根根的主脈和葉脈以及象征春天的鮮綠色清晰可見,夏天為墨綠色,秋天為黃色,冬天下雪后一片白色。
除外形上富于變化之外,內里功能嫁接具有冬季保溫效果的東北生態美食大棚,考慮到冬季太原市居民外出就餐的需要,設計為可以在里面品嘗新鮮美食的溫室生態美食大棚,外面北方呼嘯、萬物蕭條,里面春意盎然、溫暖如春,成為太原市居民外出就餐的首選去處。
三、生態建筑設計
園區的建筑總體設計也時刻體現原生態理念,讓游客在優美的農業生態文化體驗享受、在野趣中領略刺激。
1、從稻田里長出來的建筑
在稻香野韻體驗區,在保護現有稻田格局和植被環境的前提下,利用地塊群落,遵循自然
生態工法的理念,布局九棟風格各異的稻花莊園,莊園之間用葉脈經絡狀的田間小道聯系,并組合形成九龍攢珠的布局。
莊園架空式搭建,不影響水稻的生產,同時也有利于阻隔稻田里的潮濕和蟲害。每個莊園皆為獨院,形成多個院落,兩層設計,內部設施和配套服務達到4星級以上標準。靈動的組合,位于自然之中,被稻田環繞;不打擾什么,哪怕是一株野草。每一扇窗戶都開向一幅稻田里的風景。
2、與小鳥做鄰居的房子
與鳥為鄰,設計生態鳥屋,布置在屋頂平臺上,安放在樓下地角邊,懸掛在屋檐下,窗口處放置喂鳥瓶,吸引小鳥前來居住,房屋四周布置盆裁,在陽臺上邊泡茶,邊觀賞千姿百態的小鳥,體驗 “市花蔭下鳥啁啾,同道品茗心神悠;閑來觀鳥書一卷,伴我春夏與冬秋”的境界。
3、田鼠挖的房子
從稻田里田鼠身上獲得靈感,形成了全覆土的生態建筑,稻黃色、有情趣,在一望無際的稻田上,像田鼠的家一樣,內部像一個迷宮,成為一個旅游吸引物。“紅石大門”,利用當地石材,形成特色形態大門,意境獨特。
4、種出來的房子
墻基為農場的當地卵石,房屋外墻就是腳下的生土,20%的黃泥、5%的石灰,模板夯實。四根主梁為速生杉木,一層地面是當地的石板,二層的樓板和屋頂也是杉木,兩層屋頂之間用粽葉、谷殼、蘆花等做隔熱材料。夏天井水送上屋頂花園降溫后回到一樓的水箱沖洗廁所。冬天廚房的土灶燃燒竹產品的廢料做飯供熱。輕盈的油氈屋面減輕了梁和柱的承重,再生能力極強的速生杉樹足以應付。
房子的主要材料均來自腳下的土地,當不需要的時候,推倒后,依然是腳下的土地。就像莊稼一樣,收獲這后的一枝一葉就回歸土地。預計造價為5萬元,材料清單里不包括任何鋼筋水泥,整幢房子的材料不消耗能源、不排放溫室氣體。房子呼吸著空氣,空氣滋潤著房子,像一枝植物靜靜地站在田野里。
5、樹屋,樹上的空中樓閣
當厭倦了都市的喧囂與煩躁,打算過另一種生活時,在郊區里尋找一座適用于建度假小屋的環境,就是度假樹屋理念。樹屋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是一種筑在樹上的小木屋,從遠處觀望,仿佛空中樓閣般神奇。各種形式的表現使建筑風格不一,各具特色。
6、可以呼吸的房子
選用天然的木材作為材料,房子會根據溫度、濕度的變化自動調節,再加上松木具有防蟲的氣味和功效,因此具有良好的環保性,室內也可以常常保持良好新鮮的空氣,還能做到冬暖夏涼。
7、能轉動的“向日葵”房子
可轉動的房屋,如同向日葵一樣,能隨著太陽進行緩慢自轉,充分利用已有立體空間,不需占用昂貴的土地資源,外觀呈圓柱形,屋頂裝有太陽能光能電板,以最大角度對準太陽,即使太陽在傾角度低的冬季也能吸取足夠的熱量,形成能轉動的“向日葵”房子。
晉祠農場
生態觀光園最大限度的引入
生態設計,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發揮到極致,拒絕“十面霾伏”,回歸穹頂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