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觀察】全域旅游怎么做?看看這些地方就明白了
時間:2017-09-28 10:45 來源:勇先創景 作者:旅游規劃中心
從今年1月份的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中李金早提出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到國家旅游局發布了《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首批創建名單》,再到目前全域旅游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在這過程中,有遇到發展的瓶頸,有遇到相悖的論調,但也有不少地方將全域理念充分融合到當地旅游建設中來,形成了當體特有的全域體系,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案例:瀘溪以浦市古鎮為龍頭,推進旅游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景點建設,打造精品線路。在縣城白沙,先后修建了涉江樓、橘頌塔、辛女廣場等旅游基礎設施,并實施綠化、亮化、美化等配套工程。在浦市古鎮,籌資3.5億元,實施“兩線五點”的古街、古民居改造工程,完成基礎設施項目,完成150余棟古民居改造和街道青石板鋪設工程,建設1個游客中心,2個停車場,等等。在天橋山景區,修建1條旅游公路,2個停車場。在鄉村,確定14個村為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開發農業觀光、采摘品嘗等鄉村旅游產品。
瀘溪處于大湘西文化生態旅游圈中“沅水山水民俗景觀帶”重要節點,山水風光獨特,歷史文化厚重,民俗風情濃郁。堅持“沅水畫廊、浦市古韻”主題定位,著力構建“一核兩帶三圈”格局(“一核”即:以浦市古鎮為核心景區,“兩帶”即:沅江風光帶和峒河風光帶,“三圈”即:天橋山景點圈、白沙景點圈、巖門古堡寨景點圈),使瀘溪全面融入大湘西旅游經濟圈,成為湘西州生態文化旅游的精品線路。
勇先點評:湖南瀘溪作為全域鄉村典范,對古街、古民居改造是最具亮點的舉措。不光是對于景觀景致的提升,歷史文化的保留,更是旅游扶貧的重要手段。開發農業觀光,蔬果采摘,古鎮特色店鋪,讓全村人都參與到旅游中來,全員拉動旅游。“一核兩帶三圈”的格局建設讓瀘溪做到了處處是景觀。
旅游城市全域化——海南三亞
案例:三亞將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目標從“點、線、面”三個層次分解成137項任務,全方位推進全域旅游發展。
在“點”層面,主要改變目前單一景區景點式供給模式,擴大三亞旅游產品供給廣度和深度,依托三亞全資源整合,集中打造一批三亞特色的城市休閑旅游點、旅游景區景點、特色鄉村體驗點、主題小鎮產業點、海洋旅游體驗點、低空旅游點、旅游購物體驗點、社會資源訪問點以及其他新業態承載點等。同時依托多點智慧旅游服務設施支撐,滿足多元化旅游消費需求,均衡全市旅游產品分布。
在“線”層面,一方面,完善三亞全域旅游外部交通、市內交通、旅游專線、風景道等“快旅慢游”的交通無障礙網絡體系,發揮“線”本身的“連接”功能,做到點與點之間順暢通達,滿足游客出行需求;另一方面,豐富海岸線的旅游功能,修復河道及海岸線生態,打造三亞獨具特色的內河旅游;設計不同主題精品旅游線路,串聯三亞全域旅游點產品。
在“面”層面:包括“硬環境”、“軟環境”兩方面。既加大三亞旅游整體風貌優化、旅游全體系建設等硬環境設施建設;同時又優化三亞旅游發展軟環境,全社會參與、機制體制創新、發展政策創新、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公民的文明素質,營造熱情好客、文明友好的旅居環境。
勇先點評:“點、線、面”三層次全方位推進三亞旅游全域化,這是一個全新的思維,是新的方法,新的路徑,為中國旅游的全域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三亞以服務業作為產業主體,加入了創新元素,將智慧建設普及化,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牌效益,使三亞旅游吸引力大幅上升
案例:象山將全面實施“四全四特”工程,盡快補齊短板,高水平建設旅游強縣。“四全”即全域化打造、全產業融合、全要素整合、全方位保障,“四特”即特色景區、特色小鎮、特色鄉村、特色民宿。
象山將重點實施好“三化”戰略。“全域化”構建縣域大景區,以景區的理念規劃全縣,以景點的要求建設美麗縣城、美麗集鎮、美麗鄉村,著力打造“一帶四區多組團”的空間格局,把一個個散落在各地的“盆景”連成美麗畫卷。“精品化”加速旅游業態轉型升級,重點打造松蘭山———大目灣休閑度假區、象山影視城、環石浦港漁文化旅游區等三大核心板塊,做大做強龍頭景區,加快建設特色小鎮、旅游風情鄉村及一批有內涵、有特色的精品高端民宿。“智慧化”打造旅游管理服務升級版,建立一站式無縫隙的智慧旅游服務平臺,構建智慧景區、智慧交通等支撐體系,真正實現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智慧營銷以及智慧決策,政府只需“一個平臺”就能掌控全局,游客只需“一個平臺”即可“玩轉象山”。
勇先點評:浙江象山本身的半島地形,就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象山縣通過全產業升級,以服務業為主體,將分散開的景色景點連成一片美麗畫卷,構建出了一個生態半島。同時,象山縣建立了智慧旅游服務平臺,促進了旅游產業融合、旅游體驗智慧化、旅游方式轉變、旅游消費升級,加快了象山縣全域化的步伐。
案例:頂層設計構建“全域旅游”大格局以“特色為要、文化為魂、自然為基、人民為本”為總遵循,以打造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升級版為內生動力,牢樹立“一切圍繞旅游、一切服務旅游、一切分享旅游”的發展理念,以“特色為要、文化為魂、自然為基、人民為本”為總遵循,以打造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升級版為內生動力,牢樹立“一切圍繞旅游、一切服務旅游、一切分享旅游”的發展理念,
規劃和建設吐魯番大景區啟動了庫木塔格、坎兒井、火焰山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打造吐魯番大景區的核心區。在高昌區規劃建設了交河大景區、蘇公塔大景區、杏花沙療小鎮景區(五道林、杏花村、沙療所)、高昌故城景觀大道萬畝杏桑觀光園等新景點;把鄯善縣作為沙漠越野、自駕和特種旅游體驗區來打造,啟動了庫木塔格沙漠公園升級改造工程,開發了吐峪溝風情村寨景區、吐峪溝萬畝桑杏觀光園、侏羅紀博物館(恐龍館)等新景區(點);把托克遜縣作為民俗、美食和自駕游體驗區來打造,新建了南湖村萬畝杏花觀賞園、白楊河酒莊風情園等新景區(點),規劃建設克爾堿怪石林已經對外開放,雅丹地貌、紅河谷大景區,形成了以高昌區為核心的一個小時旅游圈,一區兩縣相互補充的“二日游”“多日游”產品
勇先點評:新疆吐魯番的全域建設抓住了文化特色的主題,以“庫木塔格、坎兒井、火焰山”等文化主題滲透到了吐魯番全域景觀的各個方面。將沙漠、雅丹地貌、侏羅紀、酒莊等元素融合到吐魯番這個大的全域示范區當中來,充分體現吐魯番推進精品景區建設、完善旅游產品體系、培育富民旅游服務體系,推動吐魯番打造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升級版,建設“新疆大客廳”的步伐。
全域交通建設示范區——內蒙古海拉爾區
案例: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將依托生態資源基礎,整合城鎮空間布局,利用交通廊道、集約規劃土地,啟動城市綠道規劃建設。以海拉爾區為中心,在海拉爾—牙克石(鳳凰山莊)、海拉爾—鄂溫克旗(紅花爾基)、海拉爾—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海滿公路與邊防公路交接口)、海拉爾—額爾古納4條百公里公路沿線,重點建設沿途景觀帶、城市出入口景觀、城市綠道系統、改造沿途村鎮景觀等。
海拉爾區將按照全市統一規劃,重點做好海拉爾區濱河濕地慢行系統規劃項目設計和建設。該系統的建設將與城市綠道進行有機結合,將運動賽事與居民休閑景區串聯有機結合,共同構建城市綠道網絡,增強生態空間的連通性,保障城市的景觀生態安全。同時,在城區的主要交通口建設標志性雕塑、綠化帶和景觀帶,對規劃范圍內沿線各村鎮與交通線路連接口進行升級改造,完成伊敏河綠道系統建設。
勇先點評:海拉爾區全力推進生態旅游綠道工程建設,促進連接與周邊旗市區公路沿線的改造升級,體現了推動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帶動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以自駕道、慢行道、運動道等道路系統進行串聯,結合大尺度景觀、服務節點、旅游產品,通過一些新的游覽活動和行程組織,構建了非景區化的全域空間網絡新結構。
?